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松北一路59号
电话:17745610077/88/99
15134540055/66/77
网站:http://www.dwjiaoyu.com
文化振兴
一、是什么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为什么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文化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所以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社会风气。
三、怎么办
(一)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实现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壮大专业化乡村文化管理队伍,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建立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这就需要继续选拔和任用一批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驻村干部从事乡村文化组织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乡村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乡村文化管理人员与城市文化管理人员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
(四)提升乡村文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
要提高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步伐。
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1.文化是农村的魂,只有像呵护土地一样呵护文化遗产,才能让乡村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2.《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
3.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
文章素材
1.标题
文化复兴带动国家振兴
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吹响文化振兴之号角 扬起乡村振兴之风帆
文化复兴为乡村振兴放活
振兴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发展
2.文章开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孕育出优秀的华夏儿女,这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根脉。然而,不管是大量古建筑连遇强拆的“毒手”,还是“洋”节日引发全民热捧,种种现象引来“传统文化失根危机”;而问题倒逼改革,面对失根挑战,我们必须把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的建设首当其冲,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和智力支持。但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仍滞后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存在赌博、酗酒等恶俗,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开展。因此,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发展方略。但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乡村文化振兴占据重要地位。乡村文化不振兴,经济物质的振兴就失去了依托,算不上真正的振兴。因此,以乡风文明为目标,振兴乡村文化,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文章结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振兴文化则是文化兴盛之梦的关键一步。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唯有将文化阵地巩固起来,树立起文化自信的大国形象,以文化的软实力推进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塑形”,更需要精神“铸魂”,方能留住乡愁,守住乡土,振兴乡村。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两个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唯有筑牢文化这堵墙,方可编成文明这张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文化是根、是源,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由此可见,唯有文化复兴才能带动国家振兴,我们要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繁荣的文化家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